April 四月隔离日记

Posted by Shan's hub on April 24, 2020

四月隔離日記 - Apr. 24. 2020

####「天空蓝蓝,生命烂漫,带走你的不安」

妳?

你?

还是你们?

沒有那麼多的网路,日子會变得更好嗎?

因應環境的變化,晴耕雨讀,在4點鐘的烏雲下,躲在曼哈頓上西的老公寓。這個週五,沒有那麼多的離愁別緒,卻難得地有了提筆的衝動。

90年代初,查建英在她的China Pop 一書中,提到了當時熱播的電視劇:《渴望》,隱含著對於未來的深刻期許,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期待一個正常、理性、寬容,並且具有更加豐富的文化景觀的社會。現在回頭看,販售的文化產品的確更加豐富,而新世代小朋友們從小能聽到的,接觸到的信息也更多,但實際上,在最近7,8年的時間裡,目之所繫的是討論空間的急遽壓縮,和社會對於多元聲音的廣泛網路暴力,以及中國社會對於物質的病態追求和精神生活的標準化。

腦海中有一個 Hypothesis Testing 一直浮現: 八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比現代的中國社會更加包容嗎?無可否認,社會中知識精英們對於八零年代的崇拜,懷念和追憶,但這些字裡行間的描述都或多或少,有些美化。我也很想知道,在不同人眼中,如今的中國社會,是否還有當初的那般可愛?

雖然社會態度研究非常難,但是這個話題卻讓我覺得十分有趣,和Yao最近的聊天才得知,她在做一個audit test的社會實驗,以了解亞裔身份對於candidates在求職過程中,是否有顯著影響,通過fake cv控制變量,收集數據。雖然以前有聽說過類似的研究,但真正能夠在這樣獨特的社會危機事件前後,找到合適的representative sample, 也很有意義。

靜悄悄地退避,已經成為了新的社會話語空間裡的新常態,和被中國大眾廣泛接受的潛規則,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認為美國社會比較不同的一點是: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界線分明。– Xiuxiao

自省,不代表嚴絲合縫地自我審查,不代表對於發言的恐懼。

我並不認為高歌猛進式的外宣工作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進行跨文化溝通。

功利主義的物質對於人的腐蝕,在如今的社會已經逐漸正常化了,

「The world has moved on to a different plane, one none of us could have anticipated a short while ago. 」

1937年的5月20日。

習慣才可怕。

重複著的機械勞動和在學術圈子中的個人掙扎。從大學校園到工作場域的過渡,似乎從來沒有人給過正確的指引。社會試想,如果在國內,選擇工作的我,或許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還是中國/

碎掉的盤子

在九十年代以來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是公認的最大受益者。- 《China Pop》

在這場全球傳染病的作用下,slowbalisation似乎已經不可避免,我並不認為 globalization會倒退,但是會放緩,大家已經習慣了社會生活方式節奏在科技作用下的不斷更新,而現代性的都市聚落型態在這一場危機中所遭受的社會創傷,也可能會促使更多人去反思,或警醒,或作出行動。

廿世紀,救亡圖存之願望似乎實現,但這社會改良的腳步缺一直停滯,個人以為乃我輩之追尋要義,今日之盛世,喧囂且幽黯。

“没人可以改变涨起的潮水,但是这又取决于你如何弄潮,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定数并影响其他人。我所有的朋友以及书中提及的每一个人物都在全神贯注直面应对着‘崛起的中国’,这据说是他们人生戏剧中最为重要的一幕。”

不过,北玲看上去却有点儿心不在焉和疲倦。她要把7岁的儿子声声哄去睡觉,我便随着她上楼。声声睡着了,我们坐在光线朦胧的卧室地板上聊天。在过去的10年里,他们的生活不断地处于动荡之中。在西北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期间,为了挣钱,立哲曾自愿在医学院实验室当实验对象,也曾卖过血。当他的哮喘病开始持续发作,他便利用这一“优势”,在一个哮喘病研究项目上做付费的研究对象。不幸,病况日益恶化,最终他无法再进实验室;摸一下实验用的白鼠就会引发一阵剧烈的哮喘。他只好放弃医学梦想,转而自行创业。北玲创办了一个家庭饺子公司,于是立哲就把他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上来。起初,全部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连立哲的父母也一起帮忙,跪在地板上擀皮儿、剁馅、包饺子。随着需求和利润的增长,他们从中国订购了饺子机,把家里变成了生产饺子的工厂。这个项目持续了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