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休息,休息
1月份在 Web 3 裸辞之后,我休息了近90天。
唯一后悔的事是,没有休息更长时间。说实话,如果不是新加坡签证问题,是真的不太愿意再去互联网为五斗米折腰了。毕竟,在这近90天的假期里,我做了人生最长时间的瑜伽,我裸辞期间读的书,也创了近些年之最:《灵山》、《Yellow Face》、《巨流河》、《Wednesday‘s child》等等,很多时候在图书馆乱翻书,书名也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时候下午日光熏熏的,日子很美好。
不过我的意志力也是很薄弱的,休息的几十天里,作息也常常颠倒。说实在的,如果下一次再辞职,我希望能有个part-time job帮我整肃下作息,同时又能拥有自己的休息和思考时间,毕竟工作时间太满/太空,我都会觉得不是很舒服,微妙平衡才是上策。
4~7月:回到职场
4月份又回了互联网,从 传统 To C 产品经理到 To B,真的是有点误入歧途。花了很长时间学习搭建推荐系统的这个平台,也第一次接触 SLA、Latency和P99这些性能要求,说实话,工作只能让我长结节。
忙着工作,忙着告别,也忙着看房,成年人的事情像处理不完的家务,总是一件跟着一件,甚至都不是接踵而至,而是一股脑儿地全涌过来,将我淹没在琐碎生活的汪洋里。
七月中旬,时隔3年第一次回北京,该变的一样没变,大钟寺居然成了字节大本营,方恒抖音和大钟寺火山的两栋楼相看两不厌,学校后门的那条路变得热闹非凡,可依旧没能改变四道口的那些破败的店。
老旧小区、飞驰的外卖车、还有干燥的空气都无比熟悉和亲切。
可惜,北京食堂的味道好像并没有我预期的高,琳琅满目的食堂档口和新加坡的Hawker Center其实差异不大,论中餐的便利和性价比,非中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应该算得上是头号种子选手。
北京的天,在我去的那一周,阴霾密布,空气质量实在让人苦不堪言。路上的司机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客气,从未想过礼让行人,街边的共享单车还是一如即往的多、密密麻麻,散乱不堪。
21年在方恒工区短暂呆过几次,从未想过方恒1楼还会有密不透风、昏暗如斯的办公室,真的震惊。
10月:台湾之旅
台湾之旅,简而言之就是台北之旅,因为天气原因,6天我们就一直呆在台北市区,除了最后一天去了阳明山,呼吸新鲜空气。出了市区才发现,我对大自然是真爱。舍不得离开这么美好的阳明山……
几天里,台北书店我们也逛了个遍,联经、学林、诚品和金石堂,每个书店都各有千秋;也终于去了大学期间就梦想去到的醉月湖和罗斯福路,在台大校园到处乱逛。台北真的很有人情味,不过建筑也确实很老,杨德昌的胶片没有骗我,雨天的台北天桥下,到处是城市的混乱记忆。
12月:尾牙之变
2024 Q4 本来是个井然有序的holiday season,尾牙大家开开心心过新年,可是安定的生活总是离我一尺三丈远,大模型的泡沫硬是挤得我喘不过气来,好端端的,换了汇报线,2025的产品规划已然泡汤。
过去两周,飞了深圳和上海,见了新老板,可依然能感受到边缘化的压力,像是潮水般涌过……
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一样,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 《流俗地》
也许2024年领悟到的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工作确实就只是人生道路上的非常狭窄的一部分,虽然如今工作本身占据了我醒着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它带给我的人生体验和感受,一定是生命里浅浅一层,不足道也。
可惜的是,工作把我啃噬地伤痕累累,也带走了我的少年心。组里刚刚本科毕业的新加坡小孩,无忧无虑,做事很有股冲劲,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刚毕业的自己,对于不合理,不正确的feature 嫉恶如仇,对于乱糟糟的组内sop也非常不满,
But, I also have my dream home
2024年也是四处奔波看房,终于下定决心买房的一年。
以前我憎恶国内的同事在午饭时间,不停地聊到房子、车子、票子,我喜欢聊一些有趣的、新鲜的玩意,可如今我也难以免俗地加入了看房大军,在新加坡的一个又一个区之间徘徊比较。
虽然过程曲折,也失败过一次,最终我们终于下定决心成为了新加坡东海岸居民。
希望新房子能带来新气象,新年也能带来新思想。